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社团活动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五) | 党建引领促振兴 青春接力践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04文章来源: 作者:安然 黎婷云   浏览次数:

为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力量,从老党员奋斗史中萃取青年成长的精神养分,7月3日下午,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组走进构树庄村,专访党龄五十余载的老支书武长河。在泛黄的老照片与斑驳的军功章映照下,调研组于他饱含岁月沉淀的讲述中,打捞着属于奋斗者的精神密码,让青春前行的力量在乡土故事里悄然生长。

1971年10月,武长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踏上了扎根乡土、奉献为民的奋斗征程。从大队会计到公社会计,再到土门乡广播站站长,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践行党员使命。在担任广播站站长期间,他不畏艰难险阻,日复一日翻山越岭,通过广播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传递到全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党的声音在乡土间最坚定的“传声筒”。这份坚守与付出,让他曾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退休后的武长河,始终保持着炽热的党员本色,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他在人居环境治理、抗旱救灾、疫情防控中依旧冲锋在前,他以行动赢得群众爱戴,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忠诚,其事迹成为十里八乡的榜样典范。

采访中,武长河目光坚定地寄语青年:“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年轻人不能躺平,要终身学习。”回顾他扎根乡土、辗转多岗的一生,无论是会计岗位上的严谨细致,还是广播站里的翻山越岭,亦或是退休后仍活跃在乡村建设一线,无不生动诠释着“党员如砖,随需而搬”的奉献精神,彰显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采访,让调研组成员深切感悟到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武长河为榜样,传承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