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升青年服务基层实践能力,7月4日,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文艺支教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为纽带,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支教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在上午的剪纸教学现场,土门中心庙庄村驻村书记张海鹏亲临课堂,以生动诙谐的语言结合朗朗上口的剪纸歌谣,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非遗文化之旅。他通过趣味讲解与现场演绎,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张书记亲自示范折纸、绘图、剪裁等核心技艺,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
在实践环节,张书记与支教志愿者密切配合,采用“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耐心帮助小朋友完成作品创作。此次教学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深刻领悟到剪纸文化的深厚内涵,更在实践中掌握了丰富实用的教学技巧,为后续支教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活动尾声,张书记用剪刀为学生和志愿者剪出惟妙惟肖的侧影。这场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乐趣,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更让志愿者收获文化传播与教学经验。

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文艺支教组的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开启写字课堂,以童趣盎然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志愿者们手持田字格教具,巡回指导孩子们规范握笔姿势,以掌心相贴的方式传授行笔技巧。
课堂里,稚嫩的小手紧握铅笔,在练字本上反复描摹,沙沙的书写声与志愿者温柔的鼓励交织成曲。那些曾经歪扭的笔画在耐心指导下化作端正的字符,让传统文化浸润的课堂充满温暖与希望,知识传递的过程也在一笔一划间绽放出别样的教育温度。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的课余生活注入鲜活色彩,更让团队成员深刻洞察乡村教育对创新课程的需求。未来,“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将深度融合数字化资源与文化艺术教育,打造更具针对性的特色课程,以青年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