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把握乡村产业发展脉搏,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路径,7月5日上午,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组走进构树庄村,对当地香菇种植带头人李拴金进行专题采访,通过面对面交流,调研组全面了解特色香菇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智慧农业的创新历程,解码袋装香菇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深层密码。
自2020年起,李拴金开始大规模发展袋装香菇种植,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的政策扶持下,他率先在构树庄村开启袋装香菇规模化种植之路,凭借敢为人先的魄力,逐步建成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标杆。
在种植过程中,他积极探索数字化农业转型,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传统种植。他引入雾水旋转喷淋系统,通过智能温控技术实现精准灌溉与恒温管理;同时搭建温湿度监测网络,借助电子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数据,联动水泵实现自动化喷淋作业。此外,他还自主改良水泵管道系统,优化水肥供给效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升香菇产量与品质,更显著降低人力成本与维护开支,成功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面对香菇产业发展中环境依赖强、冷链储运难、销售渠道窄、技术支撑弱等痛点,他通过引进耐高温菌种,有效提升作物抗逆性;申请建设共享冷库,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开展产品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借助电商平台打造区域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着眼长远,他还规划设立专项人才补贴,吸引技术骨干扎根乡村;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些举措环环相扣,构建起产业抗风险、促升级、谋长远的发展体系,彰显出一位新农人对产业振兴的战略眼光与责任担当。
在与李拴金的深入交流中,调研组深切感受到他对香菇产业的执着热爱与深耕决心。从脚踏实地的技术革新到高瞻远瞩的产业规划,他的实践探索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此次调研不仅让志愿者们直观了解基层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锤炼本领,进一步坚定了以所学所长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相信在李拴金的示范引领与多方协同努力下,构树庄村的香菇产业必将厚植发展动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