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音乐的种子在构树庄村生根发芽,带领乡村儿童推开眺望广阔世界的心灵之窗,7月6日,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文艺支教组走进鲁山县土门第二小学,开展沉浸式声乐教学活动。志愿者们以《萱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为情感纽带,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感知旋律的抑扬顿挫,在节拍律动中体验音乐魅力。当孩子们清澈稚嫩的歌声与旋律共振,不仅绽放出童真纯粹的艺术光芒,更将为乡村美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活力。

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尚小,志愿者老师宋心瑶以“朗读先行”,逐句领读歌词,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孩子们加深记忆。教唱过程中,她将歌曲旋律、歌词与背后的故事、时代背景巧妙融合,让孩子们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学唱与练习,孩子们不仅能用自信的歌声演绎《萱草花》《我和我的祖国》《宁夏》等歌曲,还可以自然地扬起双手,比划起与之相应的手势舞。当清澈的童声从教室飘出,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铿锵有力,宛如一群灵动的音符精灵,顺着风掠过构树庄村的屋檐瓦当,跃入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抹灵动的音乐色彩。
在群山环抱的村落里,孩子们用未经雕琢的嗓音唱响歌谣。那质朴的歌声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乡村教育的土壤中绽放成最动人的花朵。音符间流淌的纯真与希望,化作穿透山林的力量,在广袤山野间激荡出经久不息的回响。

在欢快的音乐课堂尾声,志愿者们别出心裁地将海姆利克急救法等实用急救知识融入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与通俗易懂的讲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这项关键时刻能守护生命的重要技能。当跳动的音符碰撞严谨的医学知识,美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悄然发生——音乐启迪心灵,知识守护生命,这正是“以美育人、以爱培元”支教理念的生动诠释,也让美育在乡村教育中绽放出更具温度与深度的光彩。
此次歌曲教学活动宛如搭建起一座艺术桥梁,点燃了孩子们内心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唤醒了他们艺术表达的无限想象。展望未来,文艺支教组将以音乐为纽带,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底蕴,创新打造更多元、更富感染力的音乐互动场景。让美育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汲取养分,让悠扬的旋律与璀璨的艺术梦想在此破土生长、绚丽绽放,为乡村教育绘就灵动而温暖的艺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