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社团活动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十三) | 根植乡土传薪火,志拓新程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07文章来源: 作者:黎婷云 安然   浏览次数:

为探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深度诠释“扶贫先扶志”的时代命题,7月6日,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组专访了全国模范教师靳连枝。这位扎根鲁山乡村教育三十载的教育工作者,以“坚守者”的执着与“改革者”的魄力,深情讲述了乡村教育的蝶变历程——从曾经“一根粉笔写春秋”的艰苦岁月,到如今“数字资源润童心”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教育事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根基作用与时代价值。

1995年,从汝州师范毕业的靳连枝,怀着炽热的教育理想,毅然回到家乡鲁山,投身艰苦的乡村教育事业。初登讲台,教学条件简陋,学生因贫面临辍学,然而,她紧握手中的粉笔,将“送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镌刻于心,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教育初心。

在三十载教育生涯里,她深刻洞察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基石意义。面对贫困与留守难题,她主动登门家访,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并多方联络社会资源,为濒临辍学的孩子点亮求学之路。教学创新上,她大胆突破传统桎梏,以“小组讨论式”课堂激活思维碰撞,所带班级英语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她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其中论文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执教课程也多次斩获县级优质课殊荣。

凭借在教育帮扶、教学改革与育人创新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靳连枝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重量级荣誉,成为乡村教师群体的标杆人物。作为乡村教育变革的亲历者与推动者,她见证了从“粉笔黑板”的质朴岁月,到智慧课堂、数字资源全覆盖的时代跨越。面对教育现代化浪潮,她以开放姿态积极拥抱新技术,让传统教学智慧与现代教育手段交相辉映,持续书写着乡村教育的崭新篇章。

针对乡村教育长期存在的人才短缺、视野局限、资源失衡等痛点,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将传统技艺与美育深度融合,探索特色育人路径;搭建人才引育平台,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大学生返乡担任艺术教师,并定期开展专业化师资培训;整合社会公益资源,构建数字化校本资源库,以科技赋能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全面践行“五育并举”理念。作为乡村教育的坚守者、创新探索者与时代见证者,她正以务实举措和前瞻规划,全力突破发展瓶颈,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注入持久动能。

此次跨越三十载教育历程的深度对话让调研团队成员深受触动。靳连枝老师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无私奉献诠释着“一片绿叶”的教育初心,践行着“扶贫先扶志”的时代使命,更彰显出为党育人的责任担当。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访谈为契机,深刻汲取这份宝贵的精神养分,把靳老师”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坚定信念,”在平凡岗位铸就非凡成就”的育人智慧,转化为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行动,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挥洒青春汗水,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