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码产业振兴驱动乡村共富的实践路径,展现新时代基层干部“扎根乡土、情系民生”的奋斗风采,7月6日,文学院“数字引擎,智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调研组深度专访了构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马见发——这位因带领村民发展冬桃产业而被亲切称为“桃书记”的基层带头人。三十余载岁月里,马见发三度在城乡之间往返奔波,最终毅然选择扎根乡土,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访谈中,马见发以生动笔触勾勒出村庄的蝶变历程:七年前,他带领村民从零起步,在贫瘠土地上开辟冬桃种植基地;七年间,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创新技术管理模式,他成功将冬桃培育成特色支柱产业;七年后,他更是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借力电商直播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业产销两旺。马见发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如何通过盘活乡村资源,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1997年,带着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马见发踏上构树庄村副主任的岗位。尽管他因生活所迫短暂外出经商,但故土的召唤始终萦绕心间。2008年,他毅然重返乡村,从副村长到村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一路坚守“要当干部就当好干部”的初心,把“看到群众的笑脸”作为毕生追求。面对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他创新提出“沟域经济”发展理念,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冬桃、香菇等特色种植产业,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致富的希望。
在产业振兴的征程中,马见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带领村民整修道路、解决饮水难题、落实惠民政策,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为打开冬桃销路,他化身“推销员”四处奔波,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渠道,创造了亮眼的销售业绩,也因此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桃书记”。他不仅心系产业发展,更时刻关怀着留守老人和儿童,用温暖与真情守护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凭借富民强村的卓著功绩,马见发赢得了村民的由衷信赖与广泛赞誉。他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带领构树庄村实现从传统农耕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华丽转型,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品质提上去,成为基层干部引领群众共走致富路的鲜活典范。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马见发始终勇立潮头。他全力解决通信网络覆盖难题,积极谋划引进现代化设备提升产业效能,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展望未来,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乡村大食堂”民生工程、中草药加工产业链拓展、农旅融合生态园区打造,以及电商产业的深化应用等一系列规划蓝图,正徐徐铺展,勾勒出构树庄村的美好明天,彰显着这位乡村振兴“领航者”的卓越远见。

访谈中,马见发心系青年未来,恳切寄语:“未来是高科技的时代,年轻人要在科技领域深耕细作,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扛起‘新农人’的使命担当。”他特别呼吁大学生把握时代机遇,聚焦“三农”问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深刻领悟科技兴农的时代内涵,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此次深度访谈,让调研团队深受鼓舞。马见发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奋斗,生动诠释了“把青春献给乡土”的无悔誓言、“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情怀和“办实事、解民忧”的实干精神。他身上展现出的为民初心、创新胆识和攻坚魄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大家表示,将以马见发为榜样,把访谈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