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第二课堂系列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郑老师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22-03-31文章来源: 作者:谢柠伯,张郅浩   浏览次数:

3月30日晚,已进行三次的文学院第二课堂“诗词鉴赏与创作”在艺术楼502再次开讲。退休多年还继续教书育人的老教师郑黎阳担任主讲,30多名我校各专业一年级、二年级学生齐聚一堂,共赏经典。

已经75岁高龄的郑黎阳老师讲起课来依然是风采付谈笑,不惧古稀年。他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朝历代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艺术美在其中,值得年轻人去学习,去借鉴,去传承。关于诗的本质,郑黎阳提到《毛诗序》这样为诗歌定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他认为,诗歌就是用高超的语言表达人的心志。诗词作品应源于生活,发于言,不应偏重堆砌华丽辞藻而着力于营造虚假情感,所以真情实感是诗词的生命。他强调,诗是想象和虚构的艺术,鉴赏诗词作品一定要有艺术眼光,要注意通过作品的语言和笔法赏析作品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郑黎阳强调,古典诗词不仅是内容至上,其形式美也是鉴赏的关键所在。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诗词在创作的时候要遵循汉语本身的韵律美,所以,平仄格律也是古典诗词能够成为经典而传承至今的不二法宝。郑黎阳告诫大家,古典诗词的鉴赏与模仿创作是并重的,多读多分析要体现在动手创作环节,创作就要学会诗词格律,他以经典作品为例,逐一讲解了“平起仄收”“仄起平收”等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律,带领大家开启了古典韵文作品创作的基础路径。

主讲教师郑黎阳原是文学院前身中文系的系主任,副教授,长期扎根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的教学研究一线,独创文本解读“一得法”,退休后被学校返聘,常年开设唐诗宋词鉴赏、柳永苏轼词鉴赏等通识课程,在为全校学生普及古典诗词阅读与鉴赏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不遗余力,颇得学生欢迎。此次开设“诗词鉴赏与创作”一个学期的第二课堂辅导课程,既是对上一学期“柳永苏轼词鉴赏”课程的延续,也是郑黎阳老师孜孜不倦育人,老骥伏枥勇担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该课程的开设符合我院人才培养重实践,强创作的总要求,也增强了师范生文本细读的专业技能,为他们进入教师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周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