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2中华文化大乐园 | 古诗太极蕴哲理,水墨武术出中国

——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课程丰富多彩,反响热烈

发布时间:2022-08-02文章来源: 作者:程佳音,张郅浩   浏览次数:

北京时间7月29日至8月1日,按照既定计划,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课程陆续开课。主办方开设了“唱古诗学中文”“少林‘三宝’学功夫”“水墨中国:中国画”“亲子太极拳”等课程,教师们采用“实时授课+远程指导+隔空实践+云上互助”的方式,与来自英国、法国、捷克、德国、科威特等国的400余名华裔青少年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典诗歌,可吟唱可读诵,是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唱古诗学中文”课程中,文学院教师刘亚科、王惠带领大家学习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朱熹的《观书有感》和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了达成“学会一首歌”的教学目标,每次上课,助教老师都会带领同学们吟唱这三首诗,授课教师会为大家细细讲解诗歌的意义和蕴含的哲理思想。学员们有的跟着节奏习唱,有的针对自己的疑惑抢麦提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互动环节井然有序。《观书有感》诗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透明,以至于水中闪耀着蓝天白云,情态毕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因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也告诫人们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多读书,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引人注目的一点,诗歌作为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哲理,富有韵味。

唱古诗学中文的课堂场景(图/课程助教组)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同时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在少林功夫课上,来自少林寺的释延字师傅用英汉双语授课,讲解“冲拳”“开掌”“勾手”等少林功夫基础动作,借助视频为同学们带来直观的功夫教学体验,同学们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有的甚至喊来家人一起摩拳擦掌,练习功夫的闪转腾挪,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少林功夫的独特魅力。

少林功夫的课堂场景(图/课程助教组)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文艺及自然等方面的认识。我校陶瓷学院孙晓岗博士带领学员初步了解了笔性、墨性与国画颜料的性能,帮助大家掌握基本绘画技巧,学会国画基础调色运笔方法。国画课《敦煌飞天》《唐卡》,共分为赏析和学画两个部分,孙老师在镜头前讲解干湿浓淡、勾线、构图用色等绘画元素,与线上同学分享飞天画、唐卡画的作画、填色步骤,同学们积极展示自己的画作,孙老师也对同学们的作品予以点评。孙晓岗老师通过网络把水墨画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学员们反馈获益匪浅,效果显著。

水墨中国:中国画的课堂场景(图/课程助教组) 

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拳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课堂上,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吴武斌老师与其助教李晓烨同学相互配合,向学员们展示了太极八法基本动作。“起势”“左掤”“右捋”“左挤”“右按”,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吴老师既展示动作又讲解招式名称意义。针对学员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吴老师特别强调,太极拳是要大家内练精气,外修武德,不可有以强凌弱的坏想法,推手时切忌打到对方的身体部位。他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强身健体。

亲子太极的课程场景(图/课程助教组)

四天的课程结束了,每一位课程教师的授课都赢得了欧洲国家华裔青少年学员和他们家长的称赞。课程进行过程中,几乎所有同学都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听课,按照要求提交文字或者视频作业。按照开课计划,唱古诗学中文、水墨中国:中国画和亲子太极三门课已经结束,同学们听说后,纷纷询问何时还能继续跟着老师学习。刘亚科老师、王惠老师、孙晓岗老师和吴武斌老师都饱含深情地向欧洲的华裔青少年及家长发出了邀请,欢迎他们在方便的时候来到中国,来到河南,来到平顶山学院,来到老师的课堂、工作室、拳馆,唱歌诵诗、挥毫擘画,切磋技艺。

附:部分学员学习场景和作业

看看,他们学习多认真!(图/课程助教组)


他们的作业,虽显稚嫩,但颇有艺术家风范。(图/课程助教组)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周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