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博士论坛”系列讲座 | 刘春艳博士为文学院学生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19文章来源: 作者:王镜婷 赵晓婕   浏览次数:

12月18日晚,刘春艳博士通过腾讯会议作了一场题为《作为一种分析视角的民俗学》的学术报告,文学院2020级、2021级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00多名学生参加了报告。

报告中,刘春艳介绍了民俗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各高校设置民俗学硕士点的情况以及多位民俗学者的成长经历。她指出,民俗学与中国语言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可为中文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刘春艳进一步阐释了民俗与民俗学的概念、范围以及民俗事象的分类。她强调,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分为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四个领域;而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报告结束时,刘春艳以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为例,为同学们具体分析了民俗学与中文学科交叉融合的三种途径: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的解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刘春艳博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与民俗之间的双向关系,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俗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并在这个领域内勇于拓展创新。此次报告,不仅开拓了文学院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分析文学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刘春艳,西北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平顶山学院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区域民俗文化研究。主讲《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等课程。在《民族文学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20篇,出版著作《影视剧与地域文化传播研究》,主持河南省社科联《“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河南叶县霸王鞭传承策略研究》、平顶山市社科联《民间信俗与鲁山牛女传说的活态传承研究》等课题近10项。多次荣获平顶山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并担任全校核心通识选修课《民俗学与现代生活》负责人。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周萧良